查看原文
其他

菜贩“胖子”离世后,团结路上一场特殊的告别 | 深度报道

北青深一度 北青深一度 2022-11-29

记者/李佳楠  实习记者/ 王映涵 吕惠 王琳茜

编辑/ 石爱华


“胖子”原名刘宝民,在邻居们眼里一直是个乐呵呵的人


胖子”的蔬菜水果店是天津团结路百余家店铺里的一间。10月19日,这间60平米的小店,用3个小时卖出了以往3天的菜。
卖菜的人和买菜的人,都是“胖子”在团结路上的邻居们。“胖子”在深夜进货途中意外去世后,几个团结路上的“竞争对手”自发帮他清空库存,一个不吃辣的邻居买走了一把辣椒,还有闻讯而来的顾客一次买了五兜鸡蛋。
“胖子”是在异乡打拼的普通人,在他生命结束之后,商户们伸出的援手、熟客们的惦记,成了他在这个城市留给家人的最后慰藉。这场自发的“卖菜行动”,也是团结路邻居们跟“胖子”的一场告别。

“胖子”去世的第三天,人们买光了店里的菜


“胖子”出车祸了


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的团结路曾是津南区的中心,一公里内密集分布着四五十个小区,4万余户居民,是本地人口中的“老街里”、“最热闹的地方”。
团结路步行街上有百余家商铺,互相之间有的以姓为名,喊做“老张”、“付姐”......有的以生意来区分,“卖大饼的”、“卖陶瓷的”、“卖鱼的”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团结路惠裕里南区3号楼9号卖蔬菜水果的老板有了“胖子”的别号。卖鸡蛋的老张说,“胖子”大名叫刘宝民,一米八的大个子,体重160多斤,“可能以前挺胖的”。
46岁的“胖子”身上,有生意人的特质:自来熟、见谁都笑呵呵的。
每天早上六点多,团结路步行街上的店铺陆续开门,“胖子”是第一批掀起卷帘门,打开店铺灯的生意人。随着拉手推车的老人和溜狗的居民涌入团结路,胖子家的第一波客人,也将最新鲜的一批菜买回了家。
10月18日早上,“胖子”本应该像往常一样,站在门口吆喝着揽客,从他发在朋友圈的叫卖的视频可以看出,他的叫卖声细碎,但生动有力:“秋葵,可够好了啊!哎,正宗本地豌子,忒好了这个!小黄瓜扭子,抓紧!”但那一整天过去,“胖子”家的店都没开门。
朋友和邻近商铺的老板们接连打去电话都没人接听。联想前一晚“胖子”照例去拉货,隔壁蔬菜店的老板高亮觉得“很反常”。
“胖子”确实出了大事。10月17日晚10点左右,从天津西青区到津南区的高速上发生一起追尾事故,一辆满载蔬菜、水果的货车司机当场去世,车主正是“胖子”。
事发时,“胖子”已行至中途,妻子张梅做好晚饭等他回家。
张梅回忆,10月17日下午1点半,丈夫像往常一样,检查店里的存货,列好清单,驾驶小货车出发采购。出发前不久,陶瓷店老板孙丽还碰见了“胖子”去买午饭,一个烧饼加里脊和一杯豆浆。
“胖子”进货的市场位于四五十公里外的西青区蔬菜批发市场,开车需要一小时,这里的菜价比菜店附近的批发市场便宜几毛钱,这是“胖子”舍近求远的原因。
西青区蔬菜批发市场的大院里通常停满了车,既有本地的菜农开着三轮卖菜,也有河北廊坊一带的菜农驱车来此兜售。“胖子”常常穿梭在菜农中间,比较菜的成色和价格。有时,“胖子”会熬到晚上八九点,等菜农收尾时,同样的菜一斤能便宜七八毛。
“胖子”上货、张梅卖货,这种搭配夫妻俩持续了十余年。“胖子”外出上货的八九个小时里,夫妻俩会实时联系。店里急缺货品,或是隔壁店家要捎带何物,张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。
张梅最后一次给丈夫“派任务”,是在10月17日晚上8点半左右,因为有饭店订购山药,她嘱咐丈夫补些货。
后来,张梅回家做饭、拖地忘了功夫,晚上10点40,她才猛然发觉丈夫迟迟未归。以往10点钟,丈夫就到家了。她慌忙打电话过去,几次都无人接听,直到接到交警电话,告诉她丈夫出车祸去世的消息。 
“胖子”出意外后,菜店就关门了。
原创视频:团结路上的顾客回忆“胖子”

不能让菜烂在店里

胖子去世后的第三天早上(10月19日),菜店里突然挤满了人,热闹程度超过往日。那间60平米的小店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,摊开的货物一直蔓延到步行街,垃圾桶被塑料包装填满,空箱子、塑料筐垒起四五层高。店里店外,有八九个人在熟练地分拣、兜售货物。
陶瓷店老板孙丽路过时被眼前的场面吸引,凑上去一问才得知,是熟人们在帮“胖子”家处理存货。她随手将这幕拍下来发到网上,意外得到了四千多个点赞,一千多个转发,高出其他视频百倍。有顾客在视频下留言说“一直喜欢他介绍菜品时的样子,还在好奇为什么关门了”。
帮忙卖货的人都是周边的商户,第一个出面的,是对面便民蔬菜店的老板刘平,他也是最先打通张梅电话,得知“胖子”去世的人。
刘平是东北人,是“胖子”嘴里的“弟弟”。十几年前他刚来天津打工时,“胖子”已经在团结路附近摆菜摊了。
刘平的店比“胖子”家的小一半,就在附近的市场进货。“胖子”去西青区上货时,经常帮他捎带些蔬菜水果回来。“胖子”家注册了外卖账号,有时货品售罄来不及下架,就到刘平店里拿些补充,两人既是生意上的“对手”,又是生活中的朋友。
得知“胖子”去世后,刘平非常难过,也很自然地想到,不能让“胖子”家的蔬菜水果烂在店里。10月19日早上7点半,刘平刚出了自家的摊,就联系张梅,“嫂子,大哥没了,我帮你把菜卖了吧。”
“胖子”去世的消息,很快在团结路上传开。卖鸡蛋的老张从卖饼的付姐那儿得知了消息,她一早去买鸡蛋时哭着说,“再也见不着胖子了!”
出事前,团结路的商户们难免对“胖子”有点“意见”。“胖子”常在店外摆出一二十筐蔬菜瓜果,比临近的几家店都多,促销的吆喝声也更盛,“特甜山芋,特甜葡萄,有要的抓紧!一会儿就收摊,就是好吃!”
这些吆喝声在同行听来多少有些“刺耳”:“好像嘛东西都是他家的好,别家的都是歪瓜裂枣。”甚至有人为了“眼不见心不烦”,悄悄把“胖子”的朋友圈屏蔽了。但忽然出了生死大事,胖子的吆喝声不再,大伙心里又都空落得很。在得知“胖子”去世后,周边八九个店主都第一时间赶来,和刘平一起帮忙卖货
大家没有分工,默契地各自忙活。刘平和隔壁菜店的高亮知道菜价,主动揽起称重和计价的任务,有人配合收钱,有人将菜装袋,估摸着价格一袋袋地售卖。
高峰时,店外围聚着近百人,有老主顾得知“胖子”去世,先后买了好几趟,花了上百元;也有一些顾客是被其他店的店主“劝”来的,“先去胖子家捧个场,没有再来我家买”。
那天,鸡蛋店的老张夫妇也过去帮忙,还自掏腰包买了几十块钱的菜,连平常不吃的辣椒也买了些,老张的媳妇看到,有人趁火打劫,偷拿了一桶油,她腿脚不好,没追上。
为了方便售卖,水果蔬菜被搬至门口和街道上,以往过了9点,巡查的城管准来“清场”。让大家意外的是,城管那天开了“绿灯”,不仅让商户们继续卖,还帮着维持秩序。
帮忙卖菜的还有东北大叔赵光。七八年前,赵光初来天津,在刘平菜店里做小时工,经常来“胖子”家给雇主补货。来往的多了,双方觉得彼此人不错,后来“胖子”也请他到店里干过两年。最近两个月,赵光也会在早晨和晚上来给“胖子”搭把手,“胖子”知道他爱吃东北特有的油豆,常让他拿一些回家。
在团结路收废品的本地大叔也来帮忙,一两年前,“胖子”主动把卖菜的废纸箱免费给了大叔,此后大叔便常去店中干些杂活。一直以来,大叔都不肯要“胖子”给的工钱,“胖子”也不向大叔要废纸箱的钱,有时还捎带着给大叔一些卖剩的蔬菜。胖子走后,大叔最后一次收走了菜店家的废纸箱。
10月19号10点多,住在附近同泽园小区的王芳接到儿媳电话,得知了“胖子”车祸的消息。王芳是“胖子”家的常客,每天她都到团结路上转一圈,货比三家后,谁的菜好就买谁的。头一天,她看到“胖子”家闭店,还以为夫妻俩因疫情隔离了。挂掉儿媳电话,王芳立刻骑车过去,想买点什么,但到的时候发现,“菜都处理的没嘛了”。
那天,大家只用了3个多小时,就将3000多斤的货全卖完了,是正常两三天的销量,共卖了1万多元。
下午1点多,趁着午饭顾客少,刘平的妻子和几个老板娘一起去给“胖子”的家人送钱。“胖子”和妻子就租住在菜店对面的小区,虽然店主们天天在团结路上碰面,但这还是十几年来,他们之间的第一次“串门”。

“胖子”上货的市场距离菜店四五十公里


最后的一面
过去十几年,“胖子”每天在团结路上迎来送往,谁也不会想到,他以这样的方式“突然离开”。在他去世之后,人们谈起与“胖子”的过往交集,还是能笑出声来。
在家人、朋友、邻居、顾客的口中,“胖子”刘宝民都是个挺爱“逗乐”的人。女儿回忆,店里有种名叫“元首”的甜瓜,父亲总爱吆喝,“不登长城非好汉,不吃元首真遗憾!”引得顾客发笑。
常客口中,“胖子”又高又壮,“大嗓,特能咋唬,特别吸引人。”
团结路一侧的大型小区里有很多“胖子”家的常客。一位阿姨在“胖子”家买了十几年的菜,看着“胖子”的孩子从小女孩长成大姑娘,早已相熟。最近她要为家里的工人们做大锅饭,常来买便宜菜,在胖子的店里,她总能‘给10块钱,拿回一堆菜”。
年近七旬的顾客孙萍还记得最后一次和“胖子”逗乐子的情景。“胖子”出事前一天的傍晚,还站在门口和她说“我的菜是本地的,特别好吃”。“他跟我白活了半天”,孙萍和他打趣,“你这死‘胖子’,嘛玩意都是你家的好”。孙萍看到他刚上的货,最后在店里买了两个酸梨和两个菜瓜,“特别新鲜”。
商户们帮“胖子”卖货那天,孙萍刚好路过,听到消息,眼泪刷地落了下来,“昨天晚上还和他逗乐子呢,转天弄了这个事。”那天,孙萍一口气买了5兜鸡蛋。
“胖子”在孙萍眼里是个值得信任的人。孙萍记得,疫情期间出不了门,虽然小区院里开着一个超市,她还是乐意给“胖子”打去电话,让他把新鲜的菜送到小区门口。
假如从店里买的西瓜坏了,菜不好吃,孙萍也能打个电话去质问:“‘胖子’,你这是嘛玩意?”“胖子”每次都让她拿回来,当即给她换了,或让她再挑点回去。
一位顾客刷到商户帮忙卖菜的视频,听说“胖子”去世,她有些意外,不愿意相信。她和丈夫都与“胖子”相熟,路过常打招呼,有时看见他那儿“有嘛菜”,就顺便捎点。
这位女顾客刷到视频的第二天,还专门走到团结路问个究竟,“希望消息不是真的。”但附近卖鱼的商户向她证实了“胖子”的离开。
街坊们为“胖子”的离世感到惋惜,但生活还得照常运转,孙萍和其他顾客一样,自然转换着店铺,继续淘着“便宜”菜。只是每当谈起胖子,孙萍就会感念夏季时“胖子”帮他买来做酱用的红辣椒,想起他开玩笑时喊自己“大富婆”。

“胖子”去世后,他家的蔬菜水果店再没有恢复营业


最好的纪念
团结路上,做生意店主们大都早出晚归,“胖子”刘宝民算是这条路上最“卷”的商户之一。虽然他的吆喝声不在了,但“拼命”、“吃苦耐劳”、“好强”的性格还是留在邻居的印象中。
“胖子”是山东省滨州人,大约十五六年前,他开始在团结路附近摆地摊卖菜,后来在团结路中间一排铁亭子里租了一间摊位。2019年,团结路整改后,他搬进团结路的一家菜市场,一年12万租下一个30平米的摊位,赶上疫情,市场里变得冷清,他转而花了8.5万元在团结路边经营起了如今这间60平米的门店。
“胖子”有四个孩子,女儿们读了大学,最小的儿子在读职校,教育和抚养的担子很重,熟人能从他的言语中感受到压力,“一睁眼就要挣几百块,不然日子不好过。”有人和他打趣,“挣的钱都捐给了教育事业”。
为了灵活出行,“胖子”买了两辆车,轮番开着,去西青区蔬菜批发市场拉菜。在那里,一斤萝卜卖4毛钱,一斤菜花7毛钱,比起菜店附近市场的菜价,每斤要便宜5、6毛,“胖子”一车蔬菜三千斤,能省近千元,有了更大的价格空间。但也是在这条上货的路上,“胖子”遭遇了致命的车祸。
事故刚发生时,妻子张梅不敢告诉公婆,直到交警要求父母到场签字,这件事才“瞒不住”了。因为疫情,“胖子”和妻子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。今年,父亲74岁生日正值七月暑假,“胖子”让两个女儿在天津看店,和妻子一起回家祝寿。由于不放心女儿看店,他也只待了一天就回了天津。这次短暂的见面,成了父母与他的最后一面。
11月初,常客王芳在团结路逛了半圈,在一条街上买完了做饭的食材,她照旧往“胖子”的店门口看一眼,心中盘算着这家人的未来,她比较悲观,“没有老爷们,卖不了菜,可能没办法再开门了。”
胖子的离开,在忙碌的团结路上显得“微不足道”。团结路照旧忙碌,卖菜的商户们时常要同时招呼十几位顾客,午饭时间才能稍作喘息;卖饼的付姐每天要做出1000张大饼;卖鸡蛋的老张话头离不开步行街改造,时常“抱怨”人力装卸千斤鸡蛋的不便。

老张也常常跟邻居们念叨起“胖子”,“玉米、红果、青菜,一堆堆地卖,倍儿大方”。他还记得,“胖子”总是笑呵呵地喊“我的瓜是世界上最好的”,但菜总卖不上价钱。看着胖子的微信头像,老张感慨:“你看,多自信!”又不由得连叹几口气,“再听不到他闹哄了!可惜了!”老张心里盼望,“胖子”的家人能把菜店重新开起来。

“胖子”去世后,便民菜店的刘平夫妻每天都和张梅打电话询问情况,这让张梅感动。11月2日一早,从老家返回天津的张梅将丈夫遗体火化,老家的亲人都来了,相熟的商户和顾客知道消息想来送最后一程,张梅说,她不想添麻烦,也不愿他们看了难受,就死活劝下了。最后几个熟客还是去了,女儿见到她们前来送别既惊讶又温暖,“一向为人和善的父亲终究有人记得”。

现在,“胖子”已经被安葬回老家,张梅和孩子们还在处理交通事故后续事宜。“胖子”家的商店自那天被清空后,卷帘门再没有升起来。对于张梅和孩子们而言,无论将来能否重新开张,在“胖子”离开后,大伙还能想起“胖子”的吆喝声,已是对“胖子”最好的纪念。

(应采访对象要求,文中张梅、孙丽、刘平、高亮、赵光为化名) 

【版权声明】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【北青深一度】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关注我们的视频号

进了医保的“天价药”,进不了医院

留守在富士康的员工:不怕病毒,只怕管理不到位 

二手房交易骗局再调查:数百业主“卖房致贫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